2025年世界肝炎日,别不把肝炎当回事!
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"世界肝炎日",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”,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,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,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,朝着“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”的目标迈进,为健康中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。
什么是肝炎?
肝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。病毒、酒精、药物、自身免疫异常、代谢问题等都可能引发肝炎。 其中,病毒性肝炎最为常见,按病原体类型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型,每种肝炎的传播途径、发病特点和危害各有不同。
1、甲肝
甲肝病毒以急性肝炎表现为主,经过治疗几乎所有感染者都可完全康复,并获得终身免疫,但仍有很少一部分甲肝感染者会死于重型肝炎。
2、乙肝
乙肝病毒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。长期携带病毒对肝脏造成持续损伤,已有研究证明乙肝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病人的主要病因。
3、丙肝
丙肝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,直接抗病毒药物可使95%以上的丙肝感染者得到治愈。
4、丁肝
丁肝病毒是一种依靠乙肝病毒进行复制的病毒,丁肝常与乙肝相伴感染,这会加快肝病相关死亡和肝癌的发展,被认为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形式。易出现乙肝和丁肝合并感染的人群包括丁肝高流行地区居民、血液透析患者和注射吸毒者。
5、戊肝
戊肝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,即摄入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而感染。猪是戊肝病毒的主要动物宿主,可通过接触或食用未煮熟的猪肉而感染戊肝。
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有哪些?
■甲肝、戊肝:主要经粪-口途径传播。急性感染后可以痊愈。
■乙肝、丙肝: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及性行为传播。成人的急性乙型肝炎感染90%-95%是可以清除病毒的,被治愈的。
慢性乙型肝炎可以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,达到病情稳定。甚至一部分人可以彻底清除病毒,达到临床治愈。
慢性丙型肝炎经过3个月的治疗,有95%-99%的治愈率。即使丙肝肝硬化患者经过3-6个月的规范抗病毒治疗,绝大多数患者也可以达到病毒转阴。
感染了肝炎病毒不要过度恐慌,规范、科学的治疗是可以得到控制甚至痊愈。
哪些肝炎患者要当心有患肝癌的风险?
1.乙肝、丙肝、酒精肝、药物性肝病等都有发生肝癌的风险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肝癌家族史、合并糖尿病,男性、吸烟、肥胖的肝癌的发生风险更高。
2.乙肝、丙肝患者如果长期大量饮酒,合并了酒精性肝硬化,肝癌的发生机率会增高。
3.如果乙肝病毒长期处于低水平复制的状态,仍有一定肝癌的风险,需要定期复查。
4.如果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出现消瘦、肝内结节性质不清或结节体积增大、甲胎蛋白升高,一定及时到医院就诊,尽早排查肝癌的风险。